霍景明要下场参加秋闱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英国公府,传到了所有来为徐老夫人贺寿的人耳中。

    纨绔们在给霍景明加油打气,别说七八年没有碰书本了,在他们看来,只要识了一箩筐的大字,那霍景明就有能力把安遇洲压下去,他们纨绔就是这么自信。

    家族之中重点培养的子弟们,多少了解一些霍家的内情,则是在想,霍景明今日闹这一出,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真的就被霍念慈给压得没办法了?

    悉知朝中大小事情,明白霍家之前所作所为的,中立派中高层官员们,却是笃定,霍景明此举,乃是故意为之。

    远的不说,就说沈清风授官一事,迟迟未有决断,官家每每提及欲授沈清风殿前司都指挥使一职时,太子一系、魏王一系,必极力劝阻。

    就该知道,他们这是在担心沈清风若是掌管了殿前司,那必将壮大秦王一系的权势。

    这对他们两家来说,都是极度不友好的事情。

    霍家,这是不打算继续蛰伏了啊?

    也对,若是继续这样下去,那霍家这一代,两个天骄,就真的毁于一旦了。

    即便是害怕霍希圣功高盖主,那也不能压着霍家的天骄一辈子出不了头,有的时候,退一步,并不能海阔天空。

    英国公府世子爷,杨临嘉的内书房,太子爷在棋盘上落下一子。

    “你说,老三这是什么意思?”

    杨临嘉盯着棋盘,跟着落了一子,“这恐怕还是霍家自己的意思。”

    不是他看不起秦王,而是秦王还真没厉害到可以左右霍家诸人决定的地步。

    太子又问:“那你觉得霍家是什么意思?”

    杨临嘉并没有直接说,而是分析起了霍家众人。

    “霍帅此人一心为公,若说无半点私心,那也是假话,但仅有的一点私心都用在福安郡主身上了。”

    当初霍念慈与杨临昭议亲的时候,虽说都是安氏跟霍成君一手操办,但霍希圣也并非完全放下不管,甚至越过他父亲,直接给他写了好几封信,说的都是将来小两口成亲以后的安排。

    “霍家自本朝立朝以来,就为大周守国门,从始至终只忠于那个位子上的人,他们犯不着趟这一趟浑水。日后你若登高位,还能一举覆灭霍家不成?顶多也就是不受重用,没现在这么风光罢了。”

    太子点头,确实如此,杨临嘉继续说道:“霍先生此人,他若出仕,至少能为大周打下百年盛世之根基。这话是翁翁说的。为免官家猜忌,大周少了一位良相,翁翁为此深感遗憾。”

    又道:“霍六此人,天资聪颖是真,顾老先生当初说他是百年不出世的天才,倒是有些夸大了。不过性子洒脱,口无遮拦,百无禁忌也是真。他能为了与福安郡主的一个赌约,在北瓦子擂台上被人打得吐血,依然坚守不后退。可以看出,此人心性坚韧,当之无愧的霍家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