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成文>玄幻小说>明朝当官那些年 > 第七十二章 马书吏
    陈惇之所以这么做,是在印证自己的推测。因为他算命的事情,这个人有了很大的戒心,不会轻易联络,但被投入大牢里,这家伙难道不急着出来吗?但他为什么说出来,就能出来呢——

    会稽这地方,有三大家族,说起来其实是一大二小,大的就是沈家了,作为德清沈氏的旁系,家中又出了进士,沈炎又颇善经营,于是沈家在绍兴一地,名声与地位相匹,是乡绅领头羊。而剩下两个家族,无非是祖上在弘治年间做了不大不小的官儿,后代也出了几个举人,勉强维持门面罢了。重点是陈惇发现,三大家族里,只有沈家有海船。

    沈炎送给王姨娘的两枚金珠,根本不是从海商那里买来的,而是他自己的大船从南洋买卖货物,以货易货换来的。朱纨来了之后,厉行禁海政策,烧毁船只,据说沈炎的三十艘大船也被一把火烧光了。

    据说是因为绍兴人没有亲眼看到沈家的船只被烧,只是看到了大船被拖走,就没有结果了。这些船只的去向成谜,但是陈惇非常怀疑船只依然在海中航行,甚至还有更复杂的交易。

    如今倭患严重,然而十之七八的倭寇都是假倭,是投倭、通倭的明国人。这些人有一部分是原本就是海盗身份的,剩下的几乎都是因为严厉的禁海政策而无法经商的海商和依附海商的流民。这些人勾结真倭,带着真倭在本国的土地上掠夺杀戮,展开大规模走私。

    陈惇怀疑沈府就是投靠真倭的假倭。

    当然他不能仅凭一个深入浙江腹地的间谍,就随意猜测沈府和这间谍有关。万一这间谍只是来探听情报呢——

    陈惇将人送进了县衙牢房里,按理来说,作为被群众抓到、人赃俱获的窃贼,应该在胳膊上刺字,同时监禁三个月以上的,但没想到不过五天,人就被放了出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还要从腊月二十说起了,那天早上陈惇专门拜访了曹老爷,这一天曹老爷要封笔不办公。

    所谓封笔,就是从即日起,一直到正月十五,都不动笔,不用印,近一个月的时间欢庆节日,以示太平。就在两人聊天的时候,马书吏来了,对曹正说:“恭喜老爷封笔。”

    “既要过节,”曹正和颜悦色道:“官民同乐嘛,本县只要会稽在节日里不出什么事儿,到时候你们都有红包。”

    “会稽在老爷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马书吏拍马屁道。

    “既然如此,”曹正想起刚才陈惇对他随口一提的话,就不悦道:“怎么本县听说,年关将近,县大牢里,却多了许多窃贼啊?”

    “正要同老爷禀报此事,”马书吏心上一喜,道:“小人已经挨个问过了,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无非是张三嫌李四的秤不足,顺手偷拿了二两糖果,亦或是瞧见货郎买卖,心生贪念,拿了东西不给钱被抓住了罢了。”

    “既然是这样,”曹正就嗯了一声道:“都是小民争利,那情节不算严重。”

    “正是,”马书吏点头道:“小人想着,都是这样的小事,白白占了大牢的地方,家属怨天嚎地,搞得县衙不堪其扰。不如好好教育一下,放出去算了,回家过年嘛,也让人知道老爷的仁慈。”

    曹正就道:“就这样,你去办吧。”

    看着马书吏离去的背影,陈惇就知道这家伙指摘不干净了。

    当初督粮道的人来清查田亩,最先看的就是县衙的鱼鳞图册以及土地买卖登记,这些都是马书吏在保管。沈府其他的田都没有问题,只有陈家的祖田被责令上缴田税,那一刻陈惇就知道马书吏做了手脚,这家伙和沈长兴是狼狈为奸。

    马书吏背后是沈府,所以这些年架空了曹正,让曹正和沈炎的关系冷如冰霜。他这一回破天荒地给盗贼脱责,就是因为牢里那个人,终于忍不住暴露了身份,马书吏才要想方设法放他离开大牢。

    沈炎,还是沈长兴——这是陈惇还没有确定的问题,因为沈长兴在田亩上做手脚,沈炎却一无所知,那如果沈长兴勾结倭寇,沈炎也一无所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