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成文>穿越小说>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429章 像活塞撞润滑油一样轻松
    掷矛的动能比弩箭大了好几倍,哪怕穿着铁甲的士兵也不一定扛得住,或者说挡住了也会有如钝器重击一样受内伤,关羽的前排铁甲兵和长盾手果然不能再不管不顾了。

    关羽的士兵一边积极防御,与此同时后排更多原本隐蔽部署的弩手也出列密集攒射,很快在李傕那些试探性掷矛的骑兵和车兵造成更大伤害之前,将他们纷纷射杀。

    李傕看到自己派去火力试探的骚扰部队被关羽的弩兵射得死伤惨重,一开始是微微一惊,但随后就反而欣喜起来。

    “关羽这是模仿的麹义的‘伏弩夹射’之法!让弩兵不要暴露在第一排,但又能平射!可惜,此法虽然对保护弩兵和发挥射力有奇效,却要牺牲一部分射程,难怪一开始我军以普通弓弩远远遥射,关羽的反击力量那么稀疏呢。”

    李傕观察了一会儿,眼神一眯,已经想起了十年前、他还只是一个中级军官时,从西凉军前辈中看到的神妙战术。

    那时候,董卓都还没崛起,只是皇甫嵩手下的戊己校尉,而籍贯武威郡的麹义,当时也只是皇甫嵩手下一个别部司马,跟董卓互不统属。

    李傕那时跟在董卓手下,见过麹义破敌的弩阵,印象非常深刻:一般正常人的弩阵部署,往往是两类,一类是把弩兵放在第一线,然后平射。另一类就是把前排放盾阵和重甲兵,弩兵在后排仰射抛射。

    弩兵的抛射射程更远,更安全,但是会失去火力密度,因为弩箭落下来的时候打击的只有一个点,这个点位上没有敌人弩箭就放空了。

    平射虽然近,却可以封锁一条线,瞄的第一个敌人没射中,只要他后面的投影面上还有其他敌人,也能蒙中一个。所以稍微带弩兵久一点的将领,都知道发挥弩兵平射时、命中率成倍提升的优势。

    而麹义的先登营,当年就是结合了这两个优势,既让盾兵或者车阵居前、挡住正面不让己方弩兵直接被对面的弓弩直射,同时己方的弩兵又是倾斜一个角度、交叉火力斜向平射封锁敌军冲锋路线。

    麹义破白马义从时的那个“夹射”的“夹”字,就是其中精髓。

    而关羽的部队,今天也在步兵阵列与步兵阵列之间,留出了很多宽阔的甬道,似乎都不害怕己方的结合部薄弱,现在李傕总算看出来了,关羽留出来的这些甬道,就是用来给弩兵斜射交叉火力提供视野和射角的。

    这样安排唯一的劣势就是直射变斜射之后,最大有效射程降低了。

    怪不得李傕的弓弩兵在最大距离上对射时,遇到的抵抗比较微弱,而投掷短矛试探的骑兵和战车、接近到敌军阵前直线距离七八十步之后,敌人的火力密度和命中率陡然提升了一个阶段。

    “听说关羽在破张举的时候,就跟麹义联手过。后来刘备独力破张纯时,关羽也学了麹义的战术破辽东鲜卑的骑兵,怪不得了,他这是尝了几次好处,上瘾了。

    既然如此,我军就要尽量保持己方弓弩兵在八十步到百步外压制,而步兵要集团冲上、尽快通过敌军阵前最后五六十步,一鼓作气投入!忍过这一波后,关羽就要为他‘阵与阵之间留出更宽的甬道’而付出代价了!”

    熬过一个短暂的敌军密集火力输出阶段,只要贴身之后,就是李傕的优势!

    阵与阵之间空档太宽,利于部署交叉侧射火力,但不利于近战!就算关羽最后仓促变阵,这些甬道地方也不可能快速堵口,肯定有薄弱容易被分割包围!

    他跟着董卓打了十几年仗的战术敏锐性,此刻也算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了,就算上天再给李傕一次重新考虑的机会,他也做不出更好的决策了。

    十万步军黑压压蜂拥而上,坚决执行了李傕的军令。唯独在左翼最边上,李傕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段煨的部队,居然行动迟缓,冲锋的时候拖拖拉拉,怯战不前。

    “怎么搞的!关键的时候怯战!回去之后就要好好责罚!关羽如此阵势,一鼓作气全部贴上去才是对我们最有利的,要是分开两批冲,还不是多挨一波两翼夹射!”李傕内心几乎出离愤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