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成文>穿越小说>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436章 比脱锦袍玉带还干脆
    对残余敌情的误判高估让他怂了,怕抢这个功劳把自己彻底搭进去,说不定张飞赵云还没到,自己已经被李傕全灭,于是决定执行更稳妥的“全军退回潼关死守,让刘备张飞自己死磕攻打长安”的计划。

    这么选也没错,功劳虽然诱人,但毕竟是身外之物;而命只有一条,那才是实实在在自己的。

    就像后世二战的时候,波兰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想在苏军反推到维斯瓦河边后,自己在华沙起兵抗德,想抢“波兰人自己解放了华沙”这个大人头,好在战后拥有更多好处。

    可结果呢?苏军打到维斯瓦河对岸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无力再进攻。波兰人上早了,被德军腾出手全灭。

    梁兴虽然不知道后世的历史,但趋利避害的道理是相通的,自古临门一脚抢人头的事儿,都是有可能被卖队友的。

    定下了这个心里基调,他才想好了一会儿怎么跟董承同谋。

    ……

    宫内,石渠阁。

    刘协在石渠阁召见了董承,稍微聊了一会儿后,梁兴也进宫了,李儒也马上就到。

    刘协就命令在石渠阁外的偏殿摆膳,梁兴趁着膳房的人布菜的时间,瞅着时机又拉着董承聊了几句要紧的。

    他没提“是段煨让他找董承”的这一茬,毕竟董承是有可能活下来、将来跟刘备对质的,要是告诉了董承,刘备将来就有可能知道段煨派出过梁蒙这个密使。

    所以,梁兴只是假装“自己临时起意,下了决断,愿意跟着董承一起干,不管段将军的安危了”,为此,他还找了好多情非得已的借口,以及假装神预言了一下“我料李傕在泾原必败”,一二三四罗列了几条李傕的不利因素。

    不管怎么说,董承挺意外的,但惊喜让他来不及细想这里面的意外:“哦?梁校尉这是……建议暂在长安混乱之时,接陛下去潼关暂避?承也早有此意了!”

    梁兴:“李儒李应对我等的猜忌,已经非常明显了,再不举动,必然横遭祸殃!不可迟疑!”

    话说到了这一刻,双方的核心利益才算是彻底摊牌:保护皇帝,离开战场,闭关自守。

    董承:“好,那我也把最后的计划跟梁校尉说吧。我今日也带了一些侍卫入宫,还有给小女的补品礼物。一会儿夜宴结束,我就劝说陛下假借精力不济,要早些安息,今晚召小女侍寝、身边都只留个别心腹忠义宦官伺候。

    然后,咱给陛下更衣,混在我的随身护卫之中混出宫去,然后咱立刻开东门,以本部骑兵先行半夜,直奔华阴。后续步军次第而行,也免得先头骑兵的遁逃暴露太早。只要比李家的追兵提前大半夜走人,此去华阴二百里,他们就算快马兼程,也是追不上的。

    万一追上了,也让部队先抵挡迟滞一阵。不论本部士卒有多少人活着回到华阴,只要陛下安全抵达,把潼关一闭,就算兵力稀少,也能守住不少时日。”

    梁兴表示一定依计而行。

    董承决定实施这个计划时,也是心如刀绞,因为他知道这么干必须牺牲几个愿意为皇帝隐瞒去向的心腹宦官,以及他的女儿——宦官的命不值钱,关键是女儿。

    因为今夜一旦皇帝宣布让别的妃子侍寝,那么那些妃子是不会冒着大罪隐瞒皇帝实际上不在的消息的。只有董贵人可以帮忙骗这个谎言,但明早一穿帮,李傕的人肯定会以劫驾的罪名把董贵人处死。